服务项目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项目 > 环境影响评价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service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人为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论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采取的防治措施和对策。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

相关内容
在线留言
详情内容
content details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人为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论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采取的防治措施和对策。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可应用,为人类开发活动提供指导依据。
兰州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是建立在环境监测技术、污染物扩散规律、环境质量对人体健康影响、自然界自净能力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门科学技术,其功能包括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和导向功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施行)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法律强制规定环境影响评价为指导人们开发活动的必须行为,成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贯彻“预防为主”环境保护方针的重要手段。
环境影响评价按时间顺序分为环境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及环境影响后评价;按评价对象分为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按环境要素分为大气、地面水、地下水、土壤、声、固体废物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建设方案的具体内容,建设地点的环境本底状况,项目建成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和损害,防止这些影响和损害的对策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1)环境要素。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通常是指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大气、水、生物、岩石、土壤以及声、光、放射性、电磁辐射等。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的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组成环境整体或称为环境系统。
(2)环境遥感。用遥感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以及环境各要素的现状、动态变化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的各种技术和方法的总称。具体地说,是利用光学的、电子学的仪器从高空(或远距离)接收所测物体的反射或辐射电磁波信息。经过加工处理成为能识别的图像或能用计算机处理的信息,以揭示环境如大气、陆地、海洋等的形状、种类、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3)环境灾害。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环境恶化所导致的灾害,是除自然变异因素外的另一重要致灾原因。其中气象水文灾害包括:洪涝、酸雨、干旱、霜冻、雪灾、沙尘暴、风暴潮、海水入侵。地质地貌灾害包括地震、崩塌、雪崩、滑坡、泥石流、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
(4)环境区划。环境区划分为环境要素区划、环境状态与功能区划、综合环境区划等。
(5)环境背景值。环境中的水、土壤、大气、生物等要素,在其自身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受到外来污染影响下形成的化学元素组分的正常含量。又称环境本底值。
(6)环境自净。进入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降解和消除的现象。
(7)水源地保护。为保证饮用水质量对水源区实施的法律与技术措施。
(8)水质布点采样。为了反映水环境质量而确定监测采样点位,采集水样的全过程。
(9)水质监测。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分析技术,对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和生活污水、饮用水等水质进行分析测定的分析过程。
(10)水质模型。天然水体质量变化规律描述或预测的数学模型。
(11)生态影响评价。通过定量地揭示与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与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来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
(12)生物多样性。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种各样有机体的变异性及其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各种生态复合体总称。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13)生物监测。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质量及其变化所产生的反应和影响来阐明环境污染的性质、程度和范围,从生物学角度评价环境质量的性质、程度和范围,从生物学角度评价环境质量的过程。
(14)生态监测。是观测与评价生态系统的自然变化及对人为变化所做出的反应,是对各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时空格局变量的测定。
(15)背景噪声。除研究对象以外所有噪声的总称。
(16)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或由它转化而成的二次污染达到一定浓度和持续时间,足以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材料、生态或环境要素产生不良影响或效应的现象。
(17)大气样品采样。采集大气中污染物的样品或受污染空气的样品,以获得大气污染的基本数据。
(18)大气质量评价。根据人们对大气质量的具体要求,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评价标准和采用某种评价方法对大气质量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估。

1、按照评价对象,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
(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2、按照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
(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3)声环境影响评价;
(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3、按照时间顺序,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分为:
(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3)环境影响后评价。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在规划或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检查对减少环境影响的措施落实程度和效果,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可靠性,判断评价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对一些评价时尚未认识到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并采取补救措施,消除不利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重点在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开始前,体现出环境影响评价的预防功能。决策后或开发建设活动开始,通过实施环境监测计划和持续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价还在延续,不断验证其评价结论,并反馈给决策者和开发者,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其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为体现实施环评的这种作用,在环境影响评价的组织实施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循环经济理念,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到科学、公正和实用,并应遵循以下基本技术原则:
1.与拟议规划或拟建项目的特点相结合;
2.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
3.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合理;
4.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
5.符合国家有关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
6.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
7.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的政策;
8.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要求;
9.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
10.正确识别可能的环境影响;
11.选择适当的预测评价技术方法;
12.环境敏感目标得到有效保护,不利环境影响.小化;
13.替代方案和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经济可行。

在线留言

LEAVE A MESSAGE